
油菜产业作为提升油料产能的重要一环,对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月13日,安徽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淮南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行淮南市油菜扩种工作座谈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3年秋种淮南市油菜种植面积27.43万亩,今年该市油菜种植面积确保稳定在27万亩以上,将“提单产、增效益”作为主攻方向。
地处淮河之滨的淮南市辖2县5区,既是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该市依托耕地轮作、油菜扩种等项目,推动油菜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我市油菜种植低谷期一直徘徊在16万亩左右。2022年以来,通过抓好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努力把油菜种植面积提上来。”淮南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柏发哨告诉记者,2023年秋种该市油菜种植面积扩大至27.43万亩。
寿县是淮南市粮油种植大县。该县将油菜扩种任务落实到户到田,优先选择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承担任务。同时,强化指导服务,实行县级专家组包乡镇包片、乡镇农技人员包村的技术服务制度。在关键农时季节,适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或现场观摩活动。据统计,2023年该县油菜收获面积14.28万亩,总产2.08万吨。

在寿县,抓好政策落实,实施两大项目,是“扩油”成功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2022至2023年,寿县共有21个乡镇115家主体实施耕地轮作冬闲田扩种油菜项目,面积为3.01万亩,每亩补助150元,合计补助资金450多万元。2022至2023年,共有19个乡镇和1个县农业农村局下属生产单位的527家主体实施油菜扩种项目,面积为4.55万亩,每亩补助150元,合计补助资金约683万元。
“2023至2024年,耕地轮作冬闲田扩种油菜项目实施面积为7.4万亩,油菜扩种项目实施面积为6.04万亩,补助资金即将下发。”寿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刘红表示,2024年秋种要继续完成油菜扩种10万亩和稻油轮作6万亩种植任务。
寿星陶店乡桃园村种粮大户丛善策是油菜扩种的“亲历者”。他流转土地2100多亩,10多年来一直坚持“一麦一稻”的种植模式,近两年才逐步增加了油菜种植。
“现在政策好,鼓励农民扩种油菜。2023年,我种了500亩油菜,按机口油菜产量计算,每亩380多斤,加上每亩150元补贴,总体算起来,效益还可以。”丛善策说。
淮南的“扩油”行动成绩亮眼。但在淮南市农技推广站站长张洁看来,当地油菜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
“无论是面积、单产,还是油菜的多功能利用,都有扩展和提升的空间。”张洁说,一些冬闲田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2024年全市油菜平均单产148公斤,单产水平不高;油菜的菜用、花用、饲用、肥用和蜜用等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目前还是空白。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油菜产业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顾广银是寿县安丰塘镇戈店村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2800多亩,种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这两年,他试种了一些油菜,并试验了三个品种,比较之后觉得最适宜的还是科技型油菜品种“宁R101”。今年,顾广银计划种植500亩油菜,全部用“宁R101”品种。
安徽红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长敬介绍,“宁R101”是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我国首个非转基因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倒性强、抗耐菌核病等优点,适合机械化生产。
“油菜是我国油料作物扩种潜力最大的品种。要加强科技创新,选育高产优质品种,推广科学栽培管理技术,来提升油菜产能。”安徽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周可金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建立科技强“油”体系,聚合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湖南农科院等省外内一流科研单位和安徽红旗种业等种业龙头企业力量,聚焦科技含量高、产量高、效益好、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大力推动油菜种业创新。
“各地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推广优质高产、高抗的油菜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大科技指导服务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还要推动油菜种植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业态结合,着力提升油菜种植综合效益。”周可金表示。
安徽日报编辑:冯长福 胡明兵 喻寒松